昆明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昆明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为做好昆明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保证招生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和招生工作水平,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教学〔2018〕5号)、《关于做好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编制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18〕4号)以及云南省招生考试院相关文件要求,特制定本招生章程。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招生专业、招生计划

(一)招生专业

2019年我校招收硕士研究生分学术型和专业学位两种类型。招生类别(领域)详见《昆明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二)招生计划

2019年我校预计招收硕士研究生60余人,主要为统考计划。

1.统考计划

《昆明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的各专业拟招生人数包含统考计划,各专业实际招收的人数以当年公布的拟录取名单为准(预计将于2018年10月底公布)。

2.我校最终实际的招生计划将以当年教育部下达的实际招生计划为准(预计将于2019年2月份正式下达),正式计划下达后我校将视生源状况和各学科发展需要适当调整各专业招生名额。考生若有疑问,可致电我校研招办进行咨询。

三、学习方式、就业方式

(一)学习方式

按照学习方式区分,我校硕士研究生分为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全日制研究生(含学术型专业和专业学位)是在基本修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在基本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毕业时,根据其修业年限、学业成绩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的毕业证书;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可以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证书。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我校招生专业目录中专业名称下方研究方向中带“(非全日制)”的即可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二)就业方式

按照就业方式区分,我校硕士研究生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两种类型。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须在被录取前与我校及用人单位签订定向就业合同,人事档案不得转入我校,毕业时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须将人事档案转入我校,毕业时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

四、报考条件

A. 报考我校学术型专业的考生,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须在2019年9月1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19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的本科结业生,且符合我校根据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学历符合第(3)条(按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可报考我校专业,具体请参看专业目录中各专业备注栏中的要求。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B.报考我校专业学位的考生报考条件按下列规定执行。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须在2019年9月1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19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的本科结业生,且符合我校根据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同等学力的相关说明:

1. 同等学力是指具有高职高专毕业证书(必须是国民教育系列,且在2017年9月1日前颁发的),截止2019年9月1日已经工作2年或2年以上的具有相当于本科毕业同等学力水平的考生;含成教、自考、夜大、网络教育等形式的专科毕业生。

2.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同等学力考生对待 。

3.同等学力考生若在报名时未如实填报同等学力情况,进入复试者我校有权取消其复试资格。

五、报名

硕士研究生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一) 网上报名

1.预报名时间为2018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正式报名时间为2018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2.报名网站: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公网网址)或http://yz.chsi.cn(教育网址)。

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考生应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凡因未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填写错误或填报虚假信息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报名点的选择: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单独考试考生应选择招生单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名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3.注意事项:

(1)考生报名时只填报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调剂办法、计划余额信息,并按相关规定自主多次平行填报多个调剂志愿。

(2)考生考试方式为“全国统考”。

(3)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应按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4)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5)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我校规定时间内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6)报考我校且毕业后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就业的少数民族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或者工作单位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定向就业原单位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考生,可按规定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

若符合教育部相关规定,且打算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应在规定的网上报名时间内(2018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报名时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报考类别为“定向就业”,且申请定向就业到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考生身份、报考类别(定向就业、非定向就业)等报考信息经现场审核,考生本人签字确认后,一律不得再做修改。少数民族地区以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的《全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简表》为准。

(7)已被招生单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否则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

(8)国防生和现役军人报考我校应当事先认真阅读了解解放军及我校有关报考要求,遵守保密规定,按照规定填报报考信息。不明之处应当事先与我校联系。

(9)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现场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10)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二)现场确认

1.现场确认时间

现场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自行确定和公布,请报考考生请查询相关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及报考点网站,按照规定时间进行现场确认,逾期不再补办。

2.现场确认地点

请报考考生请查询相关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及报考点网站。

3.现场确认程序

(1)所有考生均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到报考点指定地方现场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

(2)考生现场确认应当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3)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4)考生应当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5)考生应当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6)考生报名时需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

五、考生报考资格审查

请各考生务必在报名前仔细阅读我校各专业报考条件(包含专业目录中的备注信息对学历等方面的要求),现场报名后,我校将对所有考生网上填报的报名信息进行全面核实审查,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准予考试,凡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一律不准考!

对网上学历(学籍)校验未通过的考生或对考生的学历(学籍)信息有疑问的,我校将通知考生在规定时间内(一般应在现场确认后一周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明。

六、初试

(一)2018年12月14日至12月24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

(二)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三)初试日期和时间

2018年12月22日至12月23日。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四)初试科目

每科目考试时间为3小时;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12月22日上午    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12月22日下午    外国语

12月23日上午    业务课一

12月23日下午    业务课二

我校学术型专业中,各学科门类考试科目均设置四个单元:思想政治理论(100分)、外国语(100分)、业务课一(150分)、业务课二(150分)。

我校专业学位中,各专业初试科目设置四个单元:思想政治理论(100分)、外国语(100分)、业务课一(150分)和业务课二(150分)。

具体考试科目请查阅我校2019年招生专业目录。其中,国家统考(联考)科目有: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204英语二,其他均为学校自命题考试科目。

(五)考生须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考场考试。考生入场时须接受考试安全检查,具体要求以《准考证》上规定为准。

(六)初试成绩公布后,考生若对成绩有异议,可以按照我校公布的成绩复查办法在规定时间内向我校提出复查申请,我校将组织专人进行复查,考生本人不得查阅试卷。

七、复试、调剂

我校硕士研究生的复试工作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期间进行。

1.教育部按照一区、二区制定并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我校属于二区,参照二区分数线,结合我校生源和招生计划等情况,确定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及其他学术要求。

2.我校调剂信息将于教育部确定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公布于研究生院网站或者中国研招网上,届时,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填写调剂志愿。

3.我校将在国家确定的少数民族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基础上,结合生源、招生计划和学科建设等情况,自主确定我校少数民族分数线及其他要求。享受我校少数民族分数线的考生有以下2类(国防生因就业方式的特殊性一律不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

A)应届少数民族考生,网上报名时民族为少数民族,报考类别为“定向就业”且申请定向就业到少数民族地区,毕业后必须到定向单位工作。该类考生必须在复试时提交《昆明学院少数民族应届本科考生享受国家招收研究生照顾政策定向就业协议书》。

B)往届少数民族考生,网上报名时民族为少数民族,报考类别为“定向就业”,在国家规定的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往届考生(户口在少数民族地区),毕业后必须回原单位工作。该类考生必须在复试时提交《昆明学院少数民族往届考生享受国家招收研究生照顾政策定向培养合同书》。

享受我校少数民族分数线的考生,少数民族考生身份、报考类别(定向就业、非定向就业)等报考信息以现场审核考生本人签字确认后上传“中国研招网”的数据为准,后期不允许修改,且毕业后必须回定向就业单位工作。

4.2019年3月中旬,请考生务必登录我校研究生部网站查询复试名单,若错过复试时间,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5.获得复试资格的考生,应在复试前登录昆明学院研究生部网站下载《复试通知书》,并按规定携带初试准考证、有效身份证件、学历证书、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参加复试(具体要求见《复试通知书》)。我校在复试前对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教育部规定者,不予复试。

6. 我校将采取笔试、口试或两者相兼的方式进行差额(比例一般为1:1.2-1:1.5)复试,进一步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等。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须在复试阶段加试两门本科主干课程。

7.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

8.复试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复试成绩合格者,根据各专业招生计划,考生综合成绩排名情况择优录取,综合成绩包括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复试成绩占综合成绩的权重一般为30%至50%。

9.各专业的复试方式、科目、复试成绩所占权重,复试差额比例等由各院系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及生源状况等在复试前确定,届时将公布在我校研究生部网站上。

10.复试中,我校将对考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对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我校不予录取。

11.报考类别为“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需在复试时或拟录取名单公布后一周内向学院提交与定向单位签订的《昆明学院硕士研究生定向培养合同书》(一式三份)。

八、体检

所有考生均需在复试期间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体检,具体见《复试通知书》要求。体检医院为昆明学院校医院,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规定执行,未达到体检标准者,不予录取。

九、录取

1.我校将根据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身心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录取名单。

2.考生考试诚信状况将作为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对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我校不予录取。

3.硕士生录取报考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两种。录取类别为“非定向就业”的考生,必须按照《调档函》要求将档案转入昆明学院。录取类别为“定向就业”的考生档案我校一律不予接收。考生录取类别上报教育部后将无法变更,以《录取通知书》上为准,在读期间一律无法变更。研究生奖助学金相关政策以昆明学院研究生部相关规定为准。

4.新生应按时报到。不能按时报到者,须有正当理由和有关证明,并向招生单位请假。无故逾期两周不报到者,取消入学资格。

5.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考生在2019年9月1日前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者,取消录取资格。

6.新生报到后,我校将对其进行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专业素质、健康状况等全面复查,发现有不符合标准者按照我校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7.被拟录取的考生如需保留入学资格,须在查询到拟录取结果后(最迟截止到拟录取名单公示后的一周内),由本人填写《昆明学院硕士研究生保留入学资格申请表》,向研究生部提出申请,过期一律不再办理,经录取学院同意及研究生部审核后,可以参加工作1至2年(一般为1年),再入学学习。特别注意:考生若保留入学资格后,入学当年学费、学制以及其他录取政策等发生相应变化,保留入学资格考生一律以入学时的相关要求规定为准。

有关的录取政策以教育部当年下达的录取工作文件为准。

十、违规处理

对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违规或作弊的考生,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严肃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可给予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至3年的处理。同时,对在校生,由其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直至开除学籍;对在职考生,有关部门将通知考生所在单位,由考生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构成违法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其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考生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的违规或作弊事实将被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且相关情况将被通报其所在学校或单位,记入考生人事档案,作为其今后升学和就业的重要参考依据。

十一、学费、学制及奖助学金

(一) 学费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号)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加强研究生教育学费标准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3〕887号)规定,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高等学校向所有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

我校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为:

1. 全日制学术型专业:8000元/年,学制3年,总计24000元。

2. 全日制专业学位学费标准:

农业:8000元/年,学制3年,总计24000元。

(二) 奖助学金

1.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评选范围包括昆明学院基本学制年限内在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全日制(全脱产学习)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奖励金额为每生每年20000元。

2.研究生国家助学金

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的资助对象为昆明学院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且纳入国家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硕士研究生资助标准每生每年6000元。

3.研究生省政府奖学金

研究生省政府奖学金的评选范围包括昆明学院基本学制年限内在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全日制(全脱产学习)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奖励金额为每生每年10000元。

4.研究生新生校长奖学金

研究生新生校长奖学金是对投档成绩在前50%的第一志愿报考我校且被我校录取的考生授予新生校长特别奖,鼓励更多优秀考生报考我校。新生校长特别奖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金分别为20000 元、16000 元、10000元。具体方案详见学校通知。

5.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用于奖励在学习、科研、社会实践等方面表现优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硕士研究生。评选范围包括昆明学院基本学制年限内在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入学时在规定时间内将人事档案转入学校的全日制非定向就业、且无固定收入的研究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奖励金额为一等奖每生每年10000元,二等奖每生每年8000元,三等奖每生每年4000元,优秀研究生干部奖学金每生每年3000元。 (具体获奖比例及其他规定见文件)

6.科研成果奖金

我校在读研究生获得的科研成果进行表彰奖励。具体方案见学校相关通知。

7.其他奖学金

以上各类奖学金的具体实施及评定办法请登录昆明学院党委研究生部网站进行查询。

十二、授课方式

我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含学术型、专业学位)各专业均采取全脱产在校学习方式,具体安排请考生咨询相关院系,联系电话见招生专业目录。

十三、毕业生就业

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

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毕业后必须回定向就业单位工作。

十四、其他

1.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我校不承担责任。

2.相关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请查询我校研究生部网站,有关专业、研究方向具体内容等相关问题,请考生致电相关院系咨询(联系电话见招生专业目录)。

3.昆明学院在职职工报考研究生需填写《昆明学院教职工在职学习进修审批备案表》,经我校人事处审批后,凭该表复印件报考。

4.若教育部2019年出台新的研究生招生政策,我校将按照规定作相应调整,并及时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予以公布。

十五、联系方式

昆明学院代码:11393

联系部门:昆明学院研究生部招生办公室

地址:昆明学院办公楼211室

邮政编码:650214

电话:0871-65098048

欢迎报考我校并预祝各位考生取得优异成绩!

附件:1.昆明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2.昆明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自命题考试科目考试大纲

 

                             昆明学院科研生部

                                2018年9月

 

昆明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人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0501

050101文艺学

拟招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4

科目1

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2

英语

科目3

中国语言文学基础理论

科目4

文艺理论基础

050103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拟招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4

科目1

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2

英语

科目3

中国语言文学基础理论

科目4

汉语基础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拟招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4

科目1

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2

英语

科目3

中国语言文学基础理论

科目4

中国古代文学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拟招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4

科目1

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2

英语

科目3

中国语言文学基础理论

科目4

050301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拟招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4

科目1

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2

英语

科目3

中国语言文学基础理论

科目4

民间文学与民俗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系

物理学0702

070201理论物理

拟招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全日制)理论物理

6

科目1

101 思想政治理论

限本科及以上学历。

科目2

201 英语一

科目3

701 普通物理

科目4

814 量子力学

070205凝聚态物理

拟招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全日制)人工微结构材料

7

科目1

101 思想政治理论

限本科及以上学历。

科目2

201 英语一

科目3

701 普通物理

科目4

814 量子力学

070207光学

拟招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全日制)新型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

7

科目1

101 思想政治理论

限本科及以上学历。

科目2

201 英语一

科目3

701 二者选一:

1.      普通物理

2.      结构化学

科目4

814 二者选一:

1. 量子力学

2. 物理化学

 

 

农学院

农业专业硕士

专业名称

拟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联系电话

备注

0951    农业

095132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

2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9农业知识综合一

④901植物保护学通论

0871-65098689

  

《中国语言文学基础理论》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系统考查考生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学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考试题为15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语言学75分;文学概论75 分。(三)试卷题型结构

题型包含名词解释、简答、分析、论述四种类型。

三、考查范围

语言学概论部分

一、语言学的基本问题

(一)语言学的对象和学科性质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三)语言学的应用价值

二、语言的性质及其功能

(一)语言的符号性质

(二)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三)语言的社会功能

(四)语言的思维功能

三、语音和音系

(一)语音学基本理论

1.语音学和音系学

2.音素与音位

3.国际音标

(二)语音的声学原理

1.语音四要素

2.音质的声学分析

3.声学分析的仪器和软件

(三)语音的发音原理

1.元音

2.辅音

(四)音位和音系基本理论

1.划分音位的原则

2.音位和音位变体

3.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4.音位区别特征与音位聚合

(五)音变理论

(六)韵律和层级

四、语法

(一)语法学基本理论

1.语法单位

2.语法层级机构

3.语法运转规则

(二)组合规则

1.词法规则

2.句法规则

3.组合的层次性

4.组合的递归性和开放性

(三)聚合规则

1.词类

2.形态

3.语法范畴

(四)变换和句型

(五)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

五、词汇语义语用

(一)词汇学基本理论

1.词汇和词义

2.词的词汇意义

3.词义的特性

(二)词义的各种关系

1.一词多义

2.同义关系

3.反义关系

4.上下位关系

5.语义特征和语义场理论

(三)句义

1.词义的组合搭配关系

2.语义结构

3.语义范畴

4.真值、蕴涵和预设理论

(四)语用学基本理论

1.语境理论

2.话题和说明

3.焦点和预设

4.言语行为理论

六、文字

(一)文字和语言的关系

(二)文字的性质与类型

(三)文字的特点和规律

(四)文字的起源和发展

(五)书面语

七、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一)语言演变的原因、特点及其规律

(二)语言的分化

1.语言分化的原因

2.社会方言

3.地域方言

4.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

八、语言的接触

(一)语言接触基本概念

(二)借词

(三)语言联盟与系统感染

(四)语言的替换和底层

(五)民族/国家共同语进入方言或民族语的层次

(六)语言混合

九、语言系统的发展

(一)语音的演变

1.语音演变的表现

2.语音演变的规律和机制

3.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

(二)语法的演变

1.组合规则演变

2.聚合类演变

3.类推

4.结构的重新分析

5.语法化理论

(三)词汇语义的发展

1.新词产生、旧词消亡与词语替换

2.词汇演变与语言系统

3.词义演变

参考书目: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王洪君、李娟修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4版。

文学概论部分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1、艺术反映论

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论

(二)文学活动

1、文学作为活动

(1)文学活动的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2)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2、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1)文学的含义

(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3)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三)文学创造

1、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1)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

(2)文学创造的客体与主体

(3)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

2、文学创造过程

(1)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2)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

(3)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

3、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1)文学的真实

(2)善的判断与情感

(3)美的创造

(四)文学作品

1、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1)文学作品的类型

(2)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诗;小说;剧本;散文与报告文学)

2、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1)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2)文学典型

(3)意境

(4)文学意象

3、叙事性作品

(1)叙事界定

(2)叙述内容

(3)叙述话语

(4)叙述动作

4、抒情性作品

(1)抒情界定

(2)抒情性作品的构成

(3)抒情方式

5、文学风格

(1)风格的定义和内涵

(2)文学风格的类型和价值

(3)文学风格与文化

(五)文学消费与接受

1、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1)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

(2)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

2、文学接受过程

(1)文学接受的发生

(2)文学接受的发展

(3)文学接受的高潮

3、文学批评

(1)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

(2)文学批评的模式

参考书目:

《文学理论教程(第五版)》,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文艺学方向:文艺理论基础

一、考查对象

本大纲供昆明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文艺学方向(专业)入学考试科目《文艺理论基础》参考使用。

二、考查目标

1、掌握文艺理论的基础概念,对重要的观点、流派、方法有一定了解,阅读过某些具有代表性的著作。

2、具有一定的理论思考能力,能够运用文艺理论的观点对具体的作品进行分析、阐述。

3、掌握中西美学的基本概念,了解中西美学的历史发展及现状。对一些重要的美学思想有较为深入的领会。)

4、阅读重要的中西方美学的著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思考能力。

5、对中西文艺美学有一定了解。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分析题,共150分。

四、考查范围

文学基本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1、艺术交往论

2、艺术生产论

3、艺术反映论

4、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论

(二)文学活动

1、文学作为活动

(1)活动与文学活动(人类活动的性质;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文学活动的地位)

(2)文学活动的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3)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文学活动的发生;文学活动的发展)

2、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1)文学的含义(文学的文化含义;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的通行含义;文学与非文学)

(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的表现)

(3)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文学与话语;文学与话语蕴藉;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

(三)文学创造

1、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1)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

(2)文学创造的客体与主体(文学创造的主体;文学创造的客体)

(3)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文学创造过程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

2、文学创造过程

(1)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材料储备的主体性特征;艺术发现;创作动机)

(2)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构思方式)

(3)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行之于心”到“形之于手”;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即兴与推敲)

3、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1)文学的真实(文学中的求真;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真实的发掘与表现)

(2)文学的伦理与情感(对善的追求;情感与“诗意的裁判”;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

(3)美的创造(审美理想的烛照;文学形式的升华;文学形式之美)

(四)文学作品

1、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1)文学作品的类型(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象征型文学;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

(2)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诗;小说;剧本;散文与报告文学)

2、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1)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问题;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2)文学典型(典型论的发展;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3)意境(意境概念的形成及界定;文学意境的特征;意境的分类)

(4)文学意象(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审美意象;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审美意象的分类)

3、叙事性作品

(1)叙事界定(叙事理论与叙事学;叙事的含义与特征;叙事与审美意识形态本质;叙事的构成)

(2)叙述内容(故事;结构;行动)

(3)叙述话语(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视角)

(4)叙述动作(叙述者与作者;叙述者与声音;叙述者与接受者)

4、抒情性作品

(1)抒情界定(抒情与抒情性作品;抒情与现实;抒情中的自我与社会;抒情与宣泄)

(2)抒情性作品的构成(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抒情性作品的结构)

(3)抒情方式(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抒情角色)

5、文学风格

(1)风格的诸种观念和思路(独特的言语形式;创作个性的自然流露;主体对象相契合的特色;读者辨认出的格调)

(2)风格的定义和内涵(风格与创作个性;主体和对象的和谐统一是基本条件;言语组织和文本特色)

(3)文学风格的类型和价值(风格类型的划分;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

(4)文学风格与文化(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学风格与民族;文学风格与地狱;文学风格与流派)

(五)文学消费与接受

1、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1)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文学生产、传播与消费;文学消费的二重性;文学消费与文学的意识形态性;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

(2)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文学接受作为审美活动;文学接受作为认识活动;文学接受作为文化价值阐释活动;文学接受作为审美交流活动)

2、文学接受过程

(1)文学接受的发生(期待视野;接受动机;接受心境;从隐含的读者到读者阅读)

(2)文学接受的发展(填空、对话与兴味;还原与异变;理解与误解;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

(3)文学接受的高潮(共鸣;净化;领悟;余味)

3、文学批评

(1)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文学批评的界定;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及其标准)

(2)文学批评的模式(传统批评模式;现代批评模式)

(3)文学批评的实践(了解对象;选点切入;确定要旨;布局安排;力求创见)

西方文艺理论及美学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

    1. 希腊文化概况和美学思想的萌芽

    2. 柏拉图

    3.亚理斯多德

    4.亚力山大理亚和罗马时代:贺拉斯,朗吉弩斯和普洛丁

    5. 中世纪:奥古斯丁,托玛斯·亚昆那和但丁

    6. 文艺复兴时代:薄迦丘,达·芬奇和卡斯特尔维屈罗等

(二)十七八世纪和启蒙运动

    1. 法国新古典主义:笛卡儿和布瓦罗

    2. 英国经验主义:培根,霍布士,洛克,夏夫兹博里,哈奇生

    3.法国启蒙运动:伏尔太,卢骚和狄德罗

    4. 德国启蒙运动:高特雪特,鲍姆嘉通,文克尔曼和莱辛

    5. 意大利历史哲学派:维柯

(三)十八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

1.康德

    2.歌德

    3.席勒

    4.黑格尔

5.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时期美学

6.叔本华

7.尼采

8.克罗齐

(四)近现代文艺美学思想

1、俄国形式主义

2、英美新批评

3、结构主义文学批评

4、法兰克福学派的批评理论

5、解构主义文学批评

6、符号学美学

7、精神分析美学

8、接受美学

9、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

中国文艺理论及美学

(一)  先秦时代

1、先秦儒家的文艺观

2、老子、庄子的美学思想

(二)两汉时代

1、《毛诗序》的诗学思想

2、司马迁文论

3、两汉屈骚批评

(三)魏晋南北朝时代

1、曹丕《典论.论文》中的文学观念。

2、陆机《文赋》的主要观点

3、《文心雕龙》的主要内容

4、钟嵘《诗品》的主要内容

(四)唐宋时期

1、陈子昂的诗歌主张

2、白居易的文艺观念

3、韩愈、枊宗元的文艺思想

4、司空图《诗品》的诗学主张

5、欧阳修的文学主张

6、苏轼、黄庭坚文学主张

7、严羽《沧浪诗话》诗学思想

(七)明清时期

1、前后七子的文学主张

2、唐宋派的文学观

3、李贽的文学思想

4、公安派的文学理论

5、竟陵派的文学观点

6、王夫之的文学思想

7、叶燮的文艺思想

8、王士禛的诗学思想

9、桐城派的文学主张

10、汤显祖戏曲理论

11、金圣叹小说评点

12、李渔戏曲理论

(八)近现代

1、王国维的文学思想。

2、梁启超的美学思想。

(九)中国古代书论、画论中的一些著名观点

参考书目:

《文学理论教程(第五版)》,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5版。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中国古代文论新体系教程》,孙秋克,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中国古代文论新编,》李青春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基础

一、考查目标

    本大纲供昆明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汉语基础》科目参考使用。本大纲涵盖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两门专业必修课程,系统考查考生在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判断、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考试题为15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现代汉语100分;古代汉语5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题型包含名词解释、简答、分析、论述四种类型。

三、考查范围

第一部分:现代汉语 (100分)

一、现代汉语概述

(一)语言及汉语

(二)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形成

(三)现代汉语的方言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

(六)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和法规

二、现代汉语语音

(一)语音与现代汉语语音

1.语音和语音的性质

2.现代汉语语音单位

3.现代汉语记音符号

4.现代汉语语音的特点

(二)声母

1. 声母的定义

2.声母的发音及分类

3.零声母

(三)韵母

1.韵母的定义

2.韵母的发音及分类

(四)声调

1.声调的定义

2.调值与调类

3.普通话的声调

4.普通话声调的标记

(五)音节的结构

(六)音位

(七)音变与语调

(八)语音规范化问题

三、现代汉语词汇

(一)词汇与现代汉语词汇

1.词汇和词汇学基本概念

2.现代汉语词汇单位

3.现代汉语词汇特点

(二)词与词的结构

1. 语素

2.词

3.构词类型

(三)词汇的构成

(四)词义的类聚

1.词义和词义的分析

2.单义词和多义词

3.同义词和反义词

4.上下词和类义词

(五)词音的类聚

1.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

2.同音词和多音词

(六)现代汉语词汇的规范化

四、现代汉语语法

(一)语法与现代汉语语法

1.语法和语法学基本概念

2.现代汉语语法单位

3.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二)词类

1.词的划分

2.实词的概念、各类实词的意义种类和语法特征

3.的概念、各类虚词的语法特征

4.兼类和活用

(三)短语与短语分析

1.短语的类型

2短语的层次分析

3多义短语及其分析

(四)单句与单句分析

1.单句的句法分析

2.单句的句型

3.单句的句类

(五)复句

1.复句的类型

2.多重复句及其分析

(六)常见的句法失误

(七)现代汉语语法的规范化

六、现代汉语书写符号

(一)文字及汉字

(二)汉字的结构

(三)汉字与文化

(四)汉字的规范化

(五)标点符号

第二部分:古代汉语 (50分)

通论部分:

一、古代汉语概述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二)古代汉语的研究对象

二、工具书

(一)工具书的作用及其类别

(二)检索法

(三)工具书的使用

三、文字

(一)汉字的形成与发展

(二)汉字的构造与“六书”理论

(三)汉字形体的演变和汉字结构的辨析

(四)汉字形音义的分歧:繁简字、异体字、通假字、古今字

四、词汇

(一)古今词汇的继承和发展

(二)词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四)古汉语复音词的类别及构词方式

(五)同义词和同源词的区别

五、语法

(一)古今语法的继承和发展

(二)句法

(1)判断句与判断词

(2)被动表示法

(3)特殊的动宾关系

(4)宾语前置

(5)双宾语

(6)谓语前置

(三)词类的活用

(1)使动用法

(2)意动用法

(3)名词用做动词

(4)名词作状语

(5)形容词用作动词

(6)活用的条件

(四)称代

(1)人称代词

(2)指示代词

(3)疑问代词

(五)常见的重要虚词及其用法

(1)于、於、乎

(2)以

(3)而、则、虽、且

(4)如、若、然

(5)之、其、者、所

(6)焉、诸

(7)常见副词(含副词分类、表敬副词的辨别)

(六)语气和语气词

(1)句子语气的类型

(2)也、矣、耳、焉

(3)乎、诸、与、邪、耶

(4)哉、夫、为

(5)其、岂、唯、

(6)语气的复合与语气词的连用

六、音韵

(一)《诗经》的用韵和上古音

(二)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

(三)中古音

七、古书的注解、句读及翻译

(一)古书的注解

(二)古书的句读

(三)古书的翻译

八、古汉语常用工具书

文选部分:

一、先秦历史散文:《左传》 《战国策》

二、先秦诸子散文:《论语》《礼记》《老子》《庄子》《孟子》《韩非子》

三、先秦韵文:《诗经》《楚辞》

四、两汉历史散文:《史记》《汉书》

五、两汉其他散文

六、唐宋古文

参考书目:

《现代汉语导论》,周芸、邓瑶、周春林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古代汉语(修订本,上、下册) 》,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蒋绍愚、田瑞娟主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中国古代文学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I.考查目标

本大纲供昆明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中国古代文学方向(专业)入学考试科目《中国古代文学》参考使用。考试要求学生具备阅读和理解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总体演进情况与基本规律,以及各时段重要文体的基本特征、重点作家与经典作品的创作成就;运用中国文学与文献的知识和基本理论、方法,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进行分析、评价和鉴赏。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考试题为15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中国古代文学史120分;古代文献解读3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题型包含名词解释、简答、分析、论述四种类型。

 

Ⅲ.考查范围

(一)    先秦文学

1、上古神话

2、《诗经》

3、先秦历史散文

4、先秦诸子散文

5、屈原和楚辞

(二)    秦汉文学

1、秦汉散文

2、汉代辞赋

3、《史记》和《汉书》

4、汉乐府和文人五言诗

(三)    魏晋南北朝文学

1、建安与正始文学

2、两晋文学

3、陶渊明

4、刘宋文学

5、齐梁文学

6、南北朝诗歌

7、六朝小说、骈文

(四)    隋唐五代文学

1、隋和初唐诗歌

2、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

3、李白

4、杜甫

5、中晚唐诗歌

6、唐代散文

7、唐代传奇与变文

8、唐五代词

(五)    宋代文学

1、北宋诗文革新及宋代散文成就

2、晏殊、欧阳修、柳永等北宋词家

3、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与宋诗

4、苏轼的诗词文成就

5、李清照、陆游、姜夔等南宋词家

6、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7、辽金文学

(六)    元代文学

1、杂剧概说

2、关汉卿

3、王实甫和元前期其他杂剧作家

4、元代后期杂剧

5、宋元南戏

6、元代散曲

7、元代诗文

(七)    明代文学

1、《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

2、《水浒传》与英雄传奇

3、《西游记》与神魔小说

4、《金瓶梅》与世情小说

5、冯梦龙与明后期短篇小说

6、明代戏曲与汤显祖

7、明代诗文

(八)    清代文学

1、清代戏曲

2、《长生殿》与《桃花扇》

3、、蒲松龄和《聊斋志异》

4、吴敬梓和《儒林外史》

5、曹雪芹和《红楼梦》

6、清初至中叶的小说

7、清代诗词文

(九)    近代文学

1、近代诗词文

2、近代小说

3、近代戏曲

参考书目: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全四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全三编共六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一、考查目标

本大纲供昆明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专业)入学考试科目《中国现当代文学》参考使用。本大纲涵盖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两部分,要求考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基本线索和面貌有所认识,对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和重要作家作品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整体性把握,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现象的认识能力、对文学作品的评析能力、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个人文艺理论素养。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中国现代文学(1898-1949)90分;中国当代文学(1949-2008)6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名词解释: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问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材料评析:1小题,60分。

三、考查范围

中国现代文学(1898-1949)

(一)总论

1.现代文学史的基本线索。

2.现代文学的发生背景。

3.描述对象和宏观特征。

(二)第一编(第一个十年)

1.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2.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3.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的理论建设。

4.现代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

5.鲁迅与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6.鲁迅的思想发展过程。

7.《呐喊》与《彷徨》。

8.《野草》与《朝花夕拾》。

9.“问题小说”与文学研究会。

10.“自叙传”抒情小说与创造社。

11.胡适与早期白话诗。

12.郭沫若与《女神》。

13.闻一多、徐志摩与新月诗派。

14.纯诗与早期象征派诗歌。

15.《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16.冰心、朱自清与现代散文。

17.“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散文。

18.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和诞生。

19.田汉、丁西林与中国早期的话剧实践。

20.民国旧派文学的转化。

(三)第二编(第二个十年)

1.30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

2.革命文学论争与左翼文学思潮。

3.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及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

4.茅盾与“社会剖析小说”。

5.老舍与“京味小说”。

6.巴金的小说创作。

7.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与田园乡土风格。

8.左翼小说。 9.京派与海派文学。

10.戴望舒、卞之琳与现代派诗人的创作。

11.鲁迅杂文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12.《故事新编》。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

13.曹禺和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

14.《雷雨》《日出》《北京人》等。

(四)第三编(第三个十年)

1.战争制约下的文学与政治。

2.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3.胡风等人的理论批评。

4.赵树理的文学创作。

5.通俗小说的“现代化”。

6.张爱玲的小说。

7.钱钟书的《围城》。

8.艾青诗歌的独特意向、风格和主题。

9.七月派诗人、“中国新诗派”的创作。

10.报告文学的勃兴。

11.小品散文的多样风姿。

12.陈白尘的戏剧创作。

中国当代文学(1949-2008)

(一)20世纪50-70年代

1.十七年文学中的乡土文学

2.十七年文学中的战争文学

3.十七年文学的话剧创作

4.十七年文学的诗歌创作

5.十七年的散文创作

6.十七年的文学思潮和论证

(二)20世纪70-90年代

1.诗歌:朦胧诗派、新生代诗人

2.小说: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改革小说、王蒙中国式的现代派小说、女性主义文学创作、先锋小说、寻根小说、新写实小说、新历史主义小说

3.散文:学者散文、文人散文、巴金《随想录》

(三)20世纪末至今

1.无名状态下的个性化文学写作

2.世纪末文学转型和大讨论

3.网络文学

(四)港台文学

1.余光中诗歌

2.金庸武侠小说

3.李碧华小说

主要参考书目:

钱理群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60年(1949-2009)》(全四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方向:民间文学与民俗学

一、考查对象

本大纲供全日制攻读昆明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方向(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民间文学、民俗学》参考使用。

二、考查目标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所报考专业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相关学术问题。

1、系统掌握民间文学、民俗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学科的研究前沿。

2、应用民俗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分析日常生活文化现象及民俗事象,具备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够应用民间文学学科理论分析中国民间文学文本,解决与民间口头叙事相关的一些现实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民间文学基本理论及其应用部分约占60%,民俗学基本理论及其应用部分约占40%。

    (四)试卷题型结构

    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四、考查范围

    (一)民间文学部分

    1、民间文学的历史

    民间文学的基本概念、民间文学的诞生、民间文学的发展、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

    2、民间文学的特征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民间文学的时代性

    3、民间文学的功能和价值

    民间文学的功能、民间文学的价值

    4、神话

    神话定义、神话类型、神话母题、神话的特征、神话的社会功能、神话研究的基本理论、神话与仪式、代表性的神话文本

    5、民间传说

    民间传说定义、民间传说类型、民间传说的特征、民间传说的价值、中国四大传说、习俗传说与民俗传承

    6、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的定义、民间故事的分类、 民间故事的研究价值、AT分类法、故事类型学、民间故事的叙事特点、民间故事家

7、民间歌谣

民间歌谣定义、民间歌谣类型、民间歌谣特征

8、史诗

史诗的定义、史诗的特征、史诗的类型、史诗传承人、互文性、口头程式理论、民族志诗学、表演理论、中国史诗带、中外史诗代表性文本

9、民间叙事诗

叙事诗定义、叙事诗特征、叙事诗分类、叙事诗的流传、少数民族叙事诗代表性文本

10、民间说唱

民间说唱定义、民间说唱分类、民间说唱特征

11、民间小戏

民间小戏定义、民间小戏分类、民间小戏特征

(二)民俗学部分

1、民俗学概述

民俗学的研究对象、民俗学的研究任务、民俗学的诞生、民俗学的发展、20世纪中国民俗学

2、民俗的特征

民俗的基本特征、民俗的时代性、民俗学与民间文学

3、民俗的起源与传播

    民俗的起源、民俗的传播与传承

4、民俗的功能和价值

民俗的功能、民俗的价值

5、民俗的类型

物质生活民俗、精神生活民俗、社会生活民俗

6、民俗学田野调查

民俗学田野调查的定义、民俗学田野调查的类型及特征、民俗学田野调查的方法与过程

7、民俗学的当代应用

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俗学与“一带一路”战略

参考书目:

刘守华,陈建宪编,《民间文学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第2版。

黄涛编著,《中国民间文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版。

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11月版。

 

 

 

 

 

 

 

 

 

 

《普通物理》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普通物理考试内容涵盖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四门课程。要求考生熟练地掌握普通物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考试题为15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力学        30%

热学        20%

电磁学     30%

光学        20%

(四)试卷题型结构

计算题(共10 - 12小题)。

三、考查范围

(一)力学  

1. 质点运动学:

矢径;参考系;运动方程;瞬时速度;瞬时加速度;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圆周运动;运动的相对性。

2.质点动力学:

惯性参照系;牛顿运动定律;功;功率;质点的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保守力;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与转化定律;动量、冲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3.刚体的转动:

角速度矢量;质心;转动惯量;转动动能;转动定律;力矩;力矩的功;定轴转动中的转动动能定律;角动量和冲量矩;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

    4.简谐振动和波:

运动学特征(位移、速度、加速度,简谐振动过程中的振幅、角频率、频率、位相、初位相、相位差、同相和反相);动力学分析;振动方程;旋转矢量表示法;谐振动的能量;谐振动的合成;波的产生与传播;面简谐波波动方程;波的能量、能流密度;波的叠加与干涉;驻波;多普勒效应。

5.狭义相对论基础:

伽利略变换;经典力学的时空观;狭义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光速不变原理;洛仑兹变换;同时性的相对性;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狭义相对论的动力学基础;相对论的质能守恒定律。

(二)热学

1.气体分子运动论: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玻耳兹曼分布律,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气体的输运过程。

 2.热力学: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循环过程、卡诺循环,热力学第二定律;了解低温物理现象。

(三)电磁学

1.  静电场:

库仑定律,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及电势,场强与电势的叠加原理。理解并掌握:高斯定理,环路定理,静电场中导体及电介质问题,电容、静电场能量。了解:电磁学单位制,基本实验。

2.  稳恒电流的磁场:

磁感应强度矢量,磁场的叠加原理,毕奥—萨伐尔定律及应用,磁场的高斯定理、安培环路定理及应用。磁场对载流导体的作用,安培定律。运动电荷的磁场、洛仑兹力。了解:磁介质, 介质的磁化问题, 电磁学单位制,基本实验。

3.  电磁感应: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动生电动势。自感、互感、自感磁能,互感磁能,磁场能量。

4.  直流与交流电路:

基本概念和定义。理解并掌握:复杂交直流电路的解法。了解:电磁学单位制,实际应用。

5. 电磁场理论与电磁波:

位移电流,麦克斯韦方程组。理解并掌握: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电磁波的基本性质,电磁波的能流密度。了解:电磁学单位制,基本实验。

 

(四)光学

1.光波场的描述:

光波的波函数;光波的各种偏振状态。

2. 光的干涉:

理解各种典型干涉装置(杨氏实验、尖劈、牛顿环、迈克尔孙干涉仪、法布里-珀罗干涉仪、干涉滤光片)的工作原理;能解释各种典型干涉装置产生的干涉图样的特点;能熟练计算各种装置干涉场中的光强分布;了解光的时空相干性及干涉条纹的可见度问题。

3. 光的衍射:

正确理解产生光的衍射现象的机理;掌握处理衍射问题的基本原理和基尔霍夫衍射积分公式;能灵活运用衍射积分法、矢量图解法、半波带法、巴俾涅原理解释几种典型装置(夫琅禾费单缝、圆孔衍射,夫琅禾费多缝衍射,夫琅禾费正弦光栅衍射,菲涅耳圆孔和圆屏衍射)的衍射现象;并能熟练求解类似装置衍射场中的光强分布问题。像仪器与光谱仪:一般了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的工作原理;了解光谱仪的分类和基本性能;主要掌握光栅和F-P干涉仪的分光性能;正确理解光谱仪的角色散、色分辨本领和自由光谱区的含义,并能熟练运用于问题的求解中。

4. 光的偏振:

理解各种偏振光器件(偏振片、分光棱镜、波片)的工作原理;能熟练运用各种偏振光器件产生和检验偏振光;能熟练运用马吕公式求解问题;能计算偏振光干涉中的光强分布问题;了解反射和折射光的偏振;了解光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能正确描述和解释双折射现象。

 

 

参考书目:

力学:漆安慎, 杜婵英,力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热学:李椿,章立源,钱尚武,热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电磁学:赵凯华,陈熙谋,电磁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光学:1、姚启钧主编,《光学教程》(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2008年第四版

2、赵凯华,新概念物理教程—《光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量子力学》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系统考查考生在量子力学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学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考试题为15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波函数和Schrodinger方程 15%-20%

一维势场中的粒子 15%-20%

力学量用算符表示 20%-25%

中心力场 5%-10%

量子力学的矩阵表示与表象变换10%-15%

自旋 15%-20%

定态问题的近似方法 10%

多体问题 ~5%

(四)试卷题型结构

题型包含简答、证明、分析计算题三种类型。

三、考查范围

本科目考试的重点是要求熟练掌握波函数的物理解释,Schrodinger方程的建立、基本性质和精确求解,同时掌握一些重要的近似求解方法,理解这些解的物理意义,熟悉其实际的应用。掌握量子力学中一些特殊的现象和问题的处理方法,包括力学量的算符表示、对易关系、不确定度关系、态和力学量的表象、电子的自旋、全同性原理和泡利原理等,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波函数和Schrodinger方程

波粒二象性,量子现象的实验依据,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Schrodinger方程,连续性方程,波包的演化,Schrodinger方程的定态解,态叠加原理。

了解波粒二象性假设的物理意义及其主要实验事实;熟练掌握波函数的标准化条件:有限性、连续性和单值性。深入理解波函数的概率解释。理解态叠加原理以及任何波函数按不同动量的平面波展开的方法及其物理意义;熟练掌握Schrodinger方程的建立过程。深入了解定态Schrodinger方程,定态与非定态波函数的意义及相互关系。了解连续性方程的推导及其物理意义。

2、一维势场中的粒子

一维势场中粒子能量本征态的一般性质,一维方势阱的束缚态,方势垒的穿透,方势阱中的反射、透射与共振,δ函数和δ势阱中的束缚态,一维谐振子。

熟练掌握一维Schrodinger方程边界条件的确定和处理方法;熟练掌握一维无限深方势阱的求解方法及其物理讨论,掌握一维有限深方势阱束缚态问题的求解方法;熟练掌握势垒贯穿的求解方法及隧道效应的解释;掌握一维有限深方势阱的反射、透射的处理方法及共振现象的发生;熟练掌握一维谐振子的能谱及其定态波函数的一般特点及其应用;了解δ函数势的处理方法。

3、力学量用算符表示

坐标及坐标函数的平均值,动量算符及动量值的分布概率,算符的运算规则及其一般性质,厄米算符的本征值与本征函数,共同本征函数,不确定度关系,角动量算符。连续本征函数的归一化,力学量完全集。力学量平均值随时间的演化,量子力学的守恒量和对称性。

掌握算符的本征值和本征方程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厄米算符的基本性质及相关的定理;熟练掌握坐标算符、动量算符以及角动量算符,包括定义式、相关的对易关系及本征值和本征函数。熟练掌握力学量取值的概率及平均值的计算方法;理解两个力学量同时具有确定值的条件和共同本征函数;熟练掌握不确定度关系的形式、物理意义及其一些简单的应用;理解力学量平均值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掌握如何根据哈密顿算符来判断该体系的守恒量。

4、中心力场

两体问题化为单体问题,球对称势和径向方程,自由粒子和球形方势阱,三维各向同性谐振子,氢原子及类氢离子。

熟练掌握两体问题化为单体问题及分离变量法求解三维库仑势问题;熟练掌握氢原子和类氢离子的能谱及基态波函数以及相关的物理量的计算;了解三维无穷球方势阱及二维、三维各向同性谐振子的基本处理方法。

5、量子力学的矩阵表示与表象变换

量子态和力学量算符的矩阵表示,表象变换,狄拉克符号。

理解力学量所对应的算符在具体表象的矩阵表示;了解表象之间幺正变换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量子力学公式的矩阵形式及求解本征值、本征矢的矩阵方法;了解狄拉克符号的意义及基本应用。

6、自旋

电子自旋态与自旋算符,总角动量的本征态,碱金属原子光谱的双线结构与反常塞曼效应,电磁场中的Schrodinger方程,自旋单态与三重态,光谱线的精细和超精细结构。

了解斯特恩—盖拉赫实验及其他自旋存在的实验证据,电子自旋回转磁比率与轨道回转磁比率;熟练掌握自旋算符的对易关系和自旋算符的矩阵形式(泡利矩阵)、与自旋相联系的测量值、概率和平均值等的计算以及其本征值方程和本征矢的求解方法;了解电磁场中的Schrodinger方程和简单塞曼效应的物理机制;掌握角动量耦合(自旋-轨道藕合)的概念、总角动量本征态的求解及碱金属原子光谱的精细和超精细结构;熟练掌握自旋单态与三重态求解方法及物理意义。

7、定态问题的近似方法

非简并定态微扰论,变分法。

了解定态微扰论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掌握非简并定态微扰论中波函数一级修正和能级一级、二级修正的计算;掌握变分法的基本应用。 

8、多体问题

了解量子力学全同性原理及其对于多体系统波函数的限制;费米子和波色子的基本性质和泡利原理。

 

参考书目:

1曾谨言,《量子力学教程》(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14年(“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2、周世勋,《量子力学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3、曾谨言,《量子力学(卷Ⅰ)》(第五版),科学出版社,2014年

 

 

 

 

 

 

 

 

 

 

 

 

 

 

 

 

 

 

 

 

 

《结构化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的内容结构

量子力学基础知识               10%

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10%

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50%

晶体结构                       30%

 

四、试卷的题型结构

选择题                          约30分

填空题                          约30分                           

综合题                          约90分

合计 150分

 

 

第二部分  考察的知识及范围

 

1. 量子力学基础知识

1.1 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

1.2 量子力学基本假设

1.3 箱中粒子的Schrödinger方程及其解

 

2. 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2.1 单电子原子的Schrödinger方程及其解2.2 量子数的物理意义

2.3 波函数和电子云的图形

2.4 多电子原子的结构

2.5 原子光谱

 

3. 共价键和双原子分子的结构化学

3.1 化学键概述3.2 H2+的结构和共价键的本质3.3分子轨道理论双原子分子的结构3.4 H2分子的结构和价键理论3.5 分子光谱

4. 分子的对称性

4.1 对称操作和对称元素4.2 对称元素的组合与对称操作群4.3 分子的点群

4.4 分子的偶极矩和极化率4.5 分子的对称性和旋光性5. 多原子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5.1多原子分子结构的一些原理和概念

5.2杂化轨道理论

5.3 离域分子轨道理论

5.4 休克尔分子轨道法(HMO法)

5.5 离域键π键和共轭效应

5.6 分子轨道的对称性和反应机理

 

6.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6.1概述

6.2 配位场理论要点

6.3 σ-π配键与有关配位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6.4 金属-金属四重键和五重键

6.5 过渡金属簇合物的结构6.6 物质的磁性和磁共振

 

7. 晶体的点阵结构和晶体的性质

7.1 晶体结构的周期性和点阵

7.2 晶体结构的对称性

7.3 点阵的标记和点阵平面间距

7.4 空间群及晶体结构的表达

7.5 晶体的结构和晶体的性质

7.6 晶体的衍射

 

8. 金属的结构和性质

8.1 金属和金属的一般性质

8.2 等径圆球的密堆积

8.3 金属单质的结构

 

9.离子化合物的结构化学                       9.1 离子晶体的若干简单结构型式

9.2 离子键和点阵能

9.3 离子半径

9.4 离子配位多面体及其连接规律

 

参考书目:《结构化学基础》(第五版),周公度、段连运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6月

 

 

 

 

 

 

 

 

 

 

 

 

 

 

 

 

 

 

 

《物理化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的内容结构

化学热力学部分                  约占45%

化学动力学部分                   约占25%

电化学部分                      约占20%

表面化学部分                     约占10%

                          

四、试卷的题型结构

选择、填空题                     约45分                           

简答题(含证明题)              约20分

计算题(含相图题)              约85分

合计 150分

 

 

第二部分  考察的知识及范围

 

1.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化学

1.1 热力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   

1.2 热力学第一定律

1.3 体积功与可逆过程

1.4 恒容热与恒压热——焓

1.5 热容

1.6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1.7 热化学、盖斯定律

1.8 几种热效应

1.9 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

 

2. 热力学第二定律

2.1 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不可逆性2.2 热力学第二定律

2.3 熵

2.4 熵变的计算

2.5 亥姆霍兹自由能和吉布斯自由能

2.6 吉布斯自由能改变量△G的计算

2.7几个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

2.8 热力学第三定律与规定熵

3. 溶液-多组分体系热力学

3.1 溶液组成的表示法3.2 稀溶液中的两个经验定律3.3 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化学势3.4 理想溶液的定义、通性及各组分的化学势3.5 稀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3.6 稀溶液的依数性3.7 非理想溶液

4. 化学平衡

4.1 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和化学反应的亲和势4.2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与等温方程式4.3 平衡常数的各种表示方法

4.4 平衡常数的测定和平衡转化率的计算4.5 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4.6 各种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5.相平衡

5.1 相律

5.2 杠杆规则

5.3 单组分体系相图及其应用

5.4 二组分体系相图及其应用

 

6. 电化学

6.1 电化学的基本概念与法拉第定律6.2 离子的电迁移和迁移数6.3 电导6.4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简介6.5 可逆电池和可逆电极6.6 电动势的测定6.7 可逆电池的书写方法及电动势的取号6.8 可逆电池热力学6.9 电动势产生的机理6.10 电极电势和电池的电动势6.11 浓差电池和液体接界电势

6.12 电动势测定的应用6.13 分解电压6.14 极化作用6.15 电解时电极上的反应6.16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防腐与金属的钝化

7. 化学动力学

7.1 化学反应的速率表示法和速率方程

7.2具有简单级数反应的速率方程

7.3 速率方程的确定

7.4温度和活化能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7.5 几种典型的复杂反应

7.6 复合反应速率的近似处理法

 

8. 面现象

8.1 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和表面张力

8.2 弯曲液面下的附加压力和饱和蒸汽压

8.3 液-固界面的润湿作用

8.4 固体表面的吸附作用

8.5 溶液表面的吸附现象

 

 

参考书目:《物理化学》(第5版)上、下册 ,傅献彩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

科目代码:339         科目名称:农业知识综合一

一、考试要求

主要考察考生掌握植物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包括植物的形态发育、解剖特征、营养器官与繁殖器官的相互关系,植物各大类群的特征以及被子植物分类学的基础知识。考察考生是否具备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考察考生是否掌握基础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包括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生态学的分支学科,并能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解决现实中发生的各种生态问题。

主要考察考生掌握土壤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包括土壤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的物质组成、土壤水肥气热特点;土壤物理机械特性、土壤胶体特性、土壤缓冲性、酸碱性及其与土壤供肥能力的关系等;考察考生是否具备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植物学部分(50分)

1.植物形态解剖(植物细胞、植物组织、植物营养器官及其相互联系、植物繁殖器官)。

2.植物类群(植物各大类群的特殊性与相互联系、植物检索表的编制与使用、低等植物的特征、高等植物的特征)。

3.被子植物分类(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被子植物分科的识别要点与代表植物、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

农业生态学部分(50分)

1.有机体与环境: 最小因子定律与耐受性;发育阈温度;土壤的生物学特征;黄化现象;土壤的理化性质对生物的影响。

2.种群生态学:种内与种间关系;种群数量统计的采样方法;环境容纳量;生态入侵;多态现象;经历过遗传瓶颈的种群特点;他感作用的生态学意义。

3.群落生态学:生物多样性的定义;辛普森多样性指数;群落的垂直与水平结构;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单元演替顶级理论与多元演替顶级理论的异同点。

4.生态系统生态学:测定初级生产量的方法;氮循环的复杂性;全球碳循环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联系;臭氧层缺损的原因及其危害。

5.农业生态学:土壤侵蚀与沙漠化的定义;生态农业的基本特点;我国生态农业典型类型。

6.应用生态学: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土壤学部分(50分)

1.土壤物质组成(矿物质、有机质)。

2.土壤水肥气热的特点,及其调节措施。

3.土壤化学性质(缓冲性、氧化还原反应、酸碱性)与土壤的保肥性供肥性关系。

4.土壤养分转化及其有效性调节。

三、考试形式

1.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50分(植物学、农业生态学和土壤学各50分)。

四、试卷结构

植物学

1. 基本概念题(20分)

2. 简答题(20分)

3. 论述题(10分)

农业生态学

1. 基本概念题(10分)

2. 简答题(30分)

3. 论述题(10分)

土壤学

1. 基本概念题(20分)

2. 简答题(20分)

3. 论述题(10分)

五、参考书目

1. 《植物学》,胡宝忠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年(第2版)

2. 《农业生态学》,骆世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第3版)

3. 《土壤学》,关连珠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2版)

科目代码:901         科目名称:植物保护学通论

一、考试要求

主要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主要植物病、虫、草、鼠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有效的防治方法以及预测预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防止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等。

二、考试内容

1.绪论:植物保护、有害生物和生物灾害的概念;植物保护的对象、目的及方式;化学农药的3R问题。

2.植物病害:病害三角;植物病害的病征、病状;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寄生性和致病性;真菌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的种类;真菌的生活史;真菌五个亚门的特征及典型的病害;原核生物的形态特征、重要的原核生物及引起的农业病害;病毒的特征及常见的病毒病;病害循环;柯赫氏法则。

3.植物虫害:昆虫纲的特征;昆虫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昆虫的内部器官与功能;昆虫的生物学特性;8个重要昆虫目的主要特点及其常见害虫;螨类的分类地位及主要特征。

4.农田草害:杂草的概念及其生物学特性;杂草种子库;杂草与作物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竞争;他感作用;中国的37种恶性杂草。

5.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与预测: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及病害流行的因素;种群的特征;害虫的生长和消长类型及因素分析;昆虫的种群动态生命表;病虫害的调查方法及预测技术。

6.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与策略:植物检疫、农业防治、作物抗害品种的利用、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各种防治方法的特点、利弊及在综合防治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损害水平;经济阈值;IPM;TPM;植保方针。

7.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水稻、果树、蔬菜、花卉等重要病虫害的发生危害特点及其综合防治。

8.植物保护技术的推广体系;农药产品管理的三证,农药产品管理的重要性。

三、考试形式

1.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

2. 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50 分。

. 试卷结构

1. 基本概念题30分

2. 简答题70分

3. 论述题50分

五、参考书目

《植物保护学通论》,韩召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2年(第2版)